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安陆城市建设史

2022-09-27 23:28:54 1792

摘要:安陆城市建设史(1978——2002) 1975年1月,安陆县革命委员会设立基本建设科(同年11月更名为基本建设局,1979年3月更名为基本建设委员会,1984年更名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这是安陆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城乡建设管理机构...

安陆城市建设史

(1978——2002)

1975年1月,安陆县革命委员会设立基本建设科(同年11月更名为基本建设局,1979年3月更名为基本建设委员会,1984年更名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这是安陆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城乡建设管理机构。1991年3月,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安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并单列为政府的一个战线,代表市人民政府行使城建职能。城建委内设办公室和政工、计财、公用事业、规划管理、村镇管理等科室(后来又有调整)。下辖建筑一、二公司、建筑工程勘察设计院、建筑工程联合总公司、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自来水公司、城镇房地产开发公司、环境监测站、市政工程公司、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站、房地产管理所、房地产交易所、特种工程公司、太白公园、征收排污费监理所、城建档案馆、规划院、监察队、环卫所、园林绿化管理所等二级单位(后又有调整增加),形成行业齐全,职能明确,任务具体,管理有序的城建工作体系。

1987年9月4日,安陆撤县建市,开辟了安陆历史的新纪元。。到2002年底,全市总人口61.5万,其中非农人口14.2万。城区建成区面积13.8平方公里,人口12万,一座规划科学、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的中等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一、城市规划

1979年7月,县革命委员会批转了县基本建设委员会《关于城镇建设管理试行办法》。《办法》主要涉及到城市规划管理、建设管理、公用设施管理、房地产管理、市容绿化及“三废”治理等。这是建国以来安陆县第一个城镇管理地方法规。

1980年6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了安陆县城镇建设规划领导小组,抽调专门人员,着手制定城镇发展规划。根据城镇性质、规模、发展和布局等,提出了规划设计方案和有关规划说明书。1982年11月,经湖北省城建局委托有关方面专家进行技术咨询和指导评议后,逐级上报。1983年12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安陆县城镇总体规划。根据城区实际,规划分近期(1979-1985年)和远期(1985—2000年)。近期主要发展方向是依托旧城渐进的向南发展,同时改造、调整旧城区。远期开辟河西新区,以文化、教育、卫生、娱乐和居住用地为主,也可适当安排运输量小、无污染的工业用地。规划到2000年,城区面积6.3平方公里,总人口7万人。

1987年11月,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安陆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委托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编制,经有关专家评审后上报。1989 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安陆市总体规划。该规划确定了城市性质、城区发展方向以及城市总体布局。根据地域城镇体系,规划到2000年达到中等城市规模,城市化水平达到30-42% ,规划面积22.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12平方公里。

1997 年,市政府在省测绘局、省规划院支持配合下,完成了30平方公里地形图、城区现状图的测绘,委托省规划院进行总体规划编修方案。1998年6月,省建设厅主持邀请湖北省有关专家,对总体编修方案进行评审,确定到2015年,控制区面积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21万人,达到中等城市规模。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完成了部分小区规划和专业规补划的编制工作。 1991 年来,先后完成了太白大道、碧损路、龙门路、汉丹路的街景规划;德安路中段改造规划;护国小区、富丽小区 60 公顷小区建设规划;3.2平方公里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发区 7 平方公里建设规划。1994年完成了河西小区、护国小区 24 公顷控制规划。1995年完成了五一小区、府东南路小区、李店开发区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制订和完善了城市绿化规划和环境卫生规划。

2001年6月,安陆市规划管理局成立,根据创建湖北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要求,先后完成了环卫、园林绿化、给排水、消防、燃气、电力、电信、人防、有线电视等十个专业规划。2002年6月,经孝感市规划局组织专家评审,安陆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二、城市建设

(一)城市建设的崛起与勃兴(1979——1987)

关于城区建设,县人民政府安排的任务十分繁重。第一,依托驻县企业,新建一批深加工和“配角”企业,以壮大安陆经济;第二,由于基础设施欠帐太多,要加大投人,工厂建到哪里,道路修到哪里,同时要拉开城市道路骨架,打开进出口通道;第三,新建一批邮电、交通、商业等配套设施,以适应城镇增容的需要;第四,新建一批文化、教育、卫生、娱乐设施,使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同步。安陆城区建设进人建国以来第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有:

翻修儒学路。儒学路东起太白大道,西至安陆剧院,长1450米,宽22米。西段(蛋品厂至安陆剧院)是棉纺厂修建时按规划红线自然形成的一条简易道路,1977年完成了路基拓宽改造、铺设了简易路面,并在道路中心新建了主干道下水道。1980年铺设渣油路面和人行道步砖,接着修通中段(从蛋品厂至铁路老货场)的100米渣油路,与文昌路相接。

新建凤凰路。1981年由原城建管理所主持控制道路红线、房屋拆迁、填挖路基土方、铺设过渡路面和下水道,次年铺设了渣油路面,建成了凤凰桥、海子桥和海子二桥。1985年铺设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及路缘石。1990年铺设了人行道步砖。城关镇街道更名时,因该路的修通和凤凰东、西两村居民点的形成,在这里增设了迎春街居民委员会。

新建涢水路北段。涢水路南起毓秀阁,北至太和宫,长2900米,宽30米。1981年开始北段(太和宫至化肥厂)拆迁房屋、拓宽路幅、铺设路面。1982年铺设渣油路面,与凤凰路相通。

新建文昌路。文昌路南起铁路新货场,北至铁路老货场,长 800米,宽20米。南段(海子二桥至德安饭店)1982年开始填挖路基土方,1983年铺设路基和简易路面,1985年铺设渣油路面。

整治海子河。海子河(原护城河)长2400米,是城区东南部的排水渠道,因年久失修,河岸崩溃,河道淤塞,常溢水成灾。 1981年县人民政府组织力量进行整治改造,修建后的海子河流域面积达12.5平方公里,过流能力每秒45.97立方米。

配套延伸新大街(后来更名为碧涢路)。1983年,县人民政府新建新大街中段(汉孟公路至府河街)下水道工程,长1300米,并修公共厕所11处。1985年将东段(汉孟公路至铁路涵洞)改造,加固路基后,铺设了渣油路面。1986年,县人民政府决定将新大街从铁路涵洞起向东延伸到殡管所,长1050米,宽50米。并组织施工,填挖路基土石方,修建下水道,铺设道路基础和渣油路面,使新大街总长达3800米。

改造德安路。德安路南起羊毛衫厂,北至护国村口,长 2100米,宽20米。南段(羊毛衫厂至新华书店)1985年经过加固路基后铺设了水泥混凝士路面。北段(安陆剧院至护国村口)分两期施工:工农桥至护国村口一段, 1987 年修建解放大道时,在原简易公路基础上拓宽补强,后铺装渣油中层沥青路面;安陆剧院至工农桥一段,1989年铺设了水泥混凝土路面。中段因拆迁量大搁置。

新建太白大道。太白大道南起刘庙,北至洑水,全长14.49公里。城区段(四里至肖台)长4600米,宽50米。1986年县人民政府组织力量,按国道建筑标准,填挖路基土石方,砖石灰沙垫层,并一次性铺设了主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同时先后建成了汉丹铁路立交桥、安卫铁路立交桥和毛家河公路桥,使全线贯通。

新建第二水厂。1985年随着城镇人口增长到40294人(不含镇辖乡村),原水厂供不应求,自来水厂在府河中心增建两口大水井,将自来水管道延伸到25公里,使用水人口增加到3.5万人,用水普及率达87%。为了解决高层建筑水流压力小、水质浑浊、供不应求状况,1986年县人民政府决定修建第二自来水厂。厂址在河西周桥,设计能力日供水4万吨,分二期施工。第一期工程日供水2万吨,同时加强管网压力监控、水质检查设备配套,改善了城区供水状况。

新建煤气外供工程。安陆能源缺乏,生产、生活用煤靠从河南、山西购进,定量供应。1986年,县人民政府决定利用化肥厂余气、废气就近新建城区煤气外供系统。第一期工程完工后供气3.35万立方米,煤气发热值每立方米2506千米,供应7500户使用。同时发展 4 个石油液化气供应站,解决市民生活需要。

新建居民小区。为了改变居住环境,1986年,由县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集中开发建设住宅,先后建成海子河(4栋)、河西 (5栋)小区商品房共9栋252套,建筑面积2.048万平方米。不久城镇房地产开发公司又在护国村进行商品房开发建设。

新建解放大道。解放大道东起309地质大队,西至花子店。这次道路工程东与太白大道北端相交,形成肖台转盘,西至安(陆)三(里)公路,长4400米,东段(肖台转盘至府河大坝东端)宽50米,西段(府河大坝西端至安三公路)宽22米,跨越府河大坝。1987年开始动工,经两年时间,完成了东段填挖土方、铺设路基和主车道混凝土路面工程(同时完成了护国河桥修建工程)。1993年10月完成西段道路建设。

安装路灯工程。1987年,县人民政府在16条主要街道安装路灯,长13.9公里,装灯251盏,其中碧涢路等繁华街道安装高压钠灯96盏。改变了城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状况。

(二)城市建设的拼搏与辉煌(1987——2002)

安陆建市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加重了城市负荷,原有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社会发展事业建设又形成新的欠帐,城市管理也亟待加强。市人民政府按照建设现代化城市要求和全市经济发展战略,在财力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提倡“人民城市人民建”,依靠全体市民努力,开始了新的一轮拼搏,城建工作进人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有:

涢川大道新建工程。涢川大道是城区道路骨架重要组成部分,从毓秀阁到 316 国道四里棚路段,与太白大道相接,长1468 米。1991年市人民政府组织民工完成了土方施工。

龙门路改造工程。1989年对龙门路加固补强,修建了下水道,铺设了沥青路和人行道步砖。1991年安装路灯。1992年进行绿化带及其护栏工程建设。1994年完成了下水道清淤和盖板更换工程。1997年再次对路面进行改造,铺设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和彩色人行道步砖,使街景和道路面貌焕然一新。

扩建和改造紫金路。紫金路中段(生资公司至粮机厂医院) , 因粮机厂三栋住宅楼阻塞,长期不能开通。 1989 年经湖北省政府出面调处,才拆迁楼房,填挖路基土方,铺设路基和过渡性路面。1992年安装路灯。1993年完成绿化工程。1997年又对全路进行改造,修通下水道,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至此,自1967年以来长达30年的梗阻才得以贯通。

太白大道竣工及配套工程。1988年太白大道主车道建成通车,按湖北省政府批准的安陆城镇总体规划,从此汉孟公路过境车辆不再经过安陆市区,改由太白大道通过。1989年请示省交通部门批准从肖台至袱水段改为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1993年东大市场建成,并配套建设了非机动车道、下水道和路灯工程。1994年完成从福利公司至毛家河段(东大市场段除外)非机动车道和下水道工程、东城小区转盘人口道路填挖土方、铺设路基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1997年该路全部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城区段、洑水镇段安装路灯。

解放大道竣工及配套工程。1989年解放大道东段主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竣工。1993年完成了非机动车道和下水道工程。1994年完成了行道树栽植、绿化带制作工程。1997年安装路灯。

德安路中段改造及北段配套工程。 1994 年完成了德安中路的拆迁房屋( 214 户)和填挖土方,铺设路基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下水道和自来水管道安装工程;完成了北段(工农桥到解放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非机动车道和下水道工程、护国村口道口硬化改造工程、行道树栽植工程。1995年完成了工农桥拓宽工程(原宽 7 米,拓宽至14米,从此改名为德安桥)。 1997年完成中段人行道大理石步砖工程和人口道路改造硬化工程。德安路全线贯通。

汉丹路改造工程。316国道通车后,原汉孟公路安陆市区段变成了一条商业街道,取名为汉丹路。该路南起天然饭店,北至肖台转盘,长5000米,宽20米。1992年为迎接全国第二届农运会,开始有计划拆迁房屋,拓宽路基到25米,完成铺设沥青路面制作绿化带和路灯改造工程。1993年完成了儒学路至铁路立交桥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下水道工程。1994年铺设了铁路立交桥至肖台转盘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建了下水道。1997年完成了儒学路到凤凰粮店沥青混凝土路面及下水道工程。

文昌路北段建设工程。1994年,石油库从文昌路搬到毓秀阁附近并修建了铁路专用线。同年对石油库段开始土方填挖、铺设道路基础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完成下水道工程,使铁路新老货场全线贯通。

金泉路改造工程。金泉路南起太白公园,北至府河大坝西端长1500米,宽20米。1991年改造北段(府河大桥西端至毛纺厂),将原河西新区防洪堤路幅拓宽,加固路基,铺设渣油路面 1992年为迎接全国农运会,改造南段(府河大桥西端至太白公园),将原修建金泉泵站、太白公园时开辟的一条简易道路改线拓宽,加固补强,铺设沥青路面。1993年完成全路行道树栽植工程建成一条从太白公园至府河大坝的旅游路线。

涢水路延伸改造工程。1991年延伸南段(化肥厂至毓秀阁)拉开市区南道路骨架,由府城、南城两办事处投工,完成了房屋拆迁和道路基础工程。1993年完成了虹桥建设和北段(化肥厂至碧涢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以及下水道工程。1994年完成了化肥厂至河沙铁路专用线段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下水道工程、行道树栽植及绿化带制作工程。

碧涢路改造配套工程。1991年9月,对原有路灯进行了改造,安装了街景路灯。1992年安装了东段路灯,完成了从太白大道至府河大桥东端的行道树栽植、绿化带制作及其护栏工程。 1994年完成了下水道清淤和盖板更换工程。1995年完成了从文昌路到太白大道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1996年完成了老汽车站门前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

府东北路新建工程。府东北路南起碧埙路,北至儒学路。宽 20米,1995年完成规划红线内的路基土方填筑,铺设了砂石路面和下水道。1997年完成了路基改造加固和沥青路面工程。

儒学路改造工程。1992年铺设了从安陆剧院至铁路老货场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完成了行道树栽植工程。1996年完成了安陆剧院至农机公司段水泥棍凝土路面工程。

二水厂扩建工程。1992年完成了扩建工程制水设施建设和 5800米主输水管道安装工程。1993年完成第二路主输水管道安装工程,延伸管网1300米,使二水厂全面竣工,达到日供水4万吨设计能力。1994年延伸管网800米,扩大用户300户。 1995 年扩大管网2000米,扩大用户500户,并改造部分设备,采用新技术,使年供水能力达到1200万吨。1996年向南城工业区延伸供水主管道2000米,使城区供水普及率达 100 %。

城市排水工程。1991年4月,市人民政府开始实施城区排水综合治理工程,委托中国市政中南设计院设计,确定了老城区雨污合流、新城区雨污分流方案,拟在护国小区建立提升排污泵站,在虹桥、毓秀阁建立污水处理厂,总规模日处理12万吨,经省计委批准当年实施第一期工程。1993年底竣工,新建改造雨污水管沟11条40.38公里,新建检查井876座,并完成海子河清淤、护岸及新建明渠140米。1994年7月二期工程设计确定:新建排水干管8条5.8公里;护国河清淤护岸;海子河下游浆砌块石护岸;新建污水提水泵站 2 座、雨水提水泵站 1 座。接着施工先后完成:护国河清淤护岸护底1500米;海子河下游扩充、降坡和片石护坡700米;府东北路下水道改造600米和府东南路下水道改造220米;文昌路下水道工程800米;解放大道西段新建污水管道1440米、雨水管道1260米;河西新区新建排水管道1170米,新建、改造雨污水检查井106座;新建雨水提升泵站1座,污水提升泵站2 座。1997年竣工。

住宅小区建设。这一时期建成两处。护国小区,总面积0.42 平方公里,已完工5层以上住宅楼15栋,建筑面积64500平方米.已入住427户,1500人,由市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建设并实行物业管理。富丽小区由开发区管委会建设,总面积12.73万平方米,分三期进行:一期3.13万平方米,引进186户,1996年完工;二期4.53万平方米,引进 286 户,1997年1月完成;三期5.07万平方米,引进308户,1998年完成。小区里水、电、路设施配套,实行封闭管理。

市标工程。316国道(市区内太白大道)与解放大道相交于肖台转盘。市人民政府决定在此修建市标,几经周折,才拟定修建方案。1994年完成了圆盘的基础配套工程,年底建成了高大雄伟的市标。3根 A 字立柱上是光辉四射的圆球,圆球上是一把立着的金钥匙,总高41米。它象征着这座明珠城市建成,正把安陆通向富裕之门,它是安陆市的标志,也是全市人民的奋斗目标。1995年接着完成了圆盘配套建设和街心公园建设,使市标在整体视角上更加可观。

火车站站房改造工程。1996年市人民政府与襄樊分局协商,决定改造旧站房。当年完成旧站房拆除和新站开工。1997年,新站房主体工程完工。新站房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22平方米,站前广场1万平方米。目前正在建设中。在此之前,完成了铁路老货场改造和新货场建设。

全市已形成以东大市场为主的的综合市场,以海子河、紫金路、儒学路、龙门路为主的服装、小商品市场,以德安路中段为主的小吃夜市,以汉丹村、凤凰路、三皇庙、紫金路、河西、护国、309、农机公司、府东北路为主的农贸市场。

三、城市管理

为改变城镇面貌,1982年12月,中共安陆县委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颁发了《 关于城关地区开展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决定 》。同月,县人大常委会根据新宪法和县委决定,讨论通过了相应的决定。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城关地区整顿市容管理城镇指挥部,颁发了《 关于城镇管理暂行办法 》,要求把社会秩序、市容整洁、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等都纳入管理范围,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城建部门开动宣传机器,大造舆论声势。

安陆建市后,城建工作在继续拉开城市骨架,继续抓紧配套建设同时,把城市管理提高到了重要位置,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制订完善管理法规。

安陆市人民政府为加强城建管理,1991年5月成立了安陆市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以市长任主任。为依法管理城市先后颁布了《 安陆市城市管理暂行办法 》等一系列管理法规30多个。城建主管部门成立了监察队(后改为监察大队),分规划、市容、环卫、园林、市政设施和公用事业等6个分队,作为城建管理的执法机构。

市政设施管理。根据《 安陆市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实施细则 》,1991年起,将市政设施建设与市政设施管理同时并重,抓紧抓好,保持城市车行道、下水道、人行道完好率达95%以上,城市道路占用率控制在2%以内。常规管理与突击整治相结合。常规管理由市政公司维修管理所,专班专车,随损随修。突击整治由领导带队或相关部门合力出击口1992年为迎接全国第二届农运会,突击对主要街道的临街门面督促维修整治,使全城面貌焕然一新。1997年为迎接银杏节暨建市10周年,白天专班值勤,夜晚由城建委主任带队,把占道经营作为目标之一突击整顿,督促有关部门按“十无六新”整修门面,拆除占道棚亭和违章标牌,维修破损道路和公共设施。

市容环卫管理。在安陆市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在城市市容环卫管理方面,制订了《 安陆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交通和市场秩序管理实施细则 》 ,实行了市级领导带战线包街道、门前四包、星期五义务劳动清扫街道、职能部门夜间值班等一系列制度,加强城市市容环卫全方位管理。

市容管理,以治理违章占道为重点,取缔以街代市,实行划行归市归店经营,坚决制止乱搭乱盖,乱泼乱倒,乱贴乱画,乱停乱放的现象,自行车定点停放,统一管理。1997年为迎接安陆市银杏节和建市10周年,处理违章建筑、违章行为300多起,拆除违章广告标牌数百处。户外广告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制作,统一发布,建设广告长廊2处,制作发布路灯广告万余块。对主要街道临街门面每年进行一次强制性装饰装修,繁华街道主要公共建筑物上,统一规划、设置霓虹灯广告30多处。对广告牌、灯箱、宣传牌设置,宣传标语、过街横幅的张贴、悬挂时间、地点,门面墙壁、门窗、栅栏的装饰装修,实行全方位管理。

环卫管理。以治脏为重点,加强对垃圾的清扫、运输和排放管理。坚持城市发展到哪里就清扫到哪里,主要街道全日清扫,全日保洁,治理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城市清扫面积由1992年的18万平方米,扩大到1997年的76万平方米,年垃圾量由4.3万吨增加到7.3万吨,日产日清,封闭运输,定点排放,实行分层消毒、碾压、填埋无害化处理。建立垃圾箱、集装箱、果皮箱、中转站和处理场等一系列垃圾堆放、转运和处理基础设施。全市城区建有36座水冲式公共厕所,实行专人管理,做到“六无一净”。对建筑垃圾,实行排放许可证,定点排放。建筑材料和易飞、撒、漏物品的运输,实行定时定线封闭管理。对机关、单位、学校的垃圾,实行有偿代运。

园林绿化管理。根据市人民政府提出“把森林引进城市,把园林引向街道,把花园引进庭院”的指导思想,先后制订了《 安陆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实施细则 》、《 安陆市区绿化达标考核办法 》等,成立了园林执法队,制订了城市绿化规划,把绿化管理提上议事日程。1991年以来,先后完成碧埙路、解放大道、太白大道、龙门路、紫金路、儒学路、凤凰路、金泉路、汉丹路、体育中心、埙水路等13项城市绿化工程,栽植香樟、桂花、银杏、广玉兰、雪松、石楠、梅花等30多种名贵常青树种35万株,栽植绿篱1.05万米,制作绿化护栏9000米,道路绿化率达到 100%。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庭院绿化建设,涌现了100 多个绿化达标单位,累计植树350万株、各种花木10余万盆。城市绿化覆盖率由1991年13%提高到34 % ,自1984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菊花展览,展出各种菊花20余万盆。1994年,累计建成区绿化面积504公顷,新增绿化面积85公顷,新增专业苗圃基地5处15公顷,城市绿地率达42%。银杏和菊花先后被市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为市树和市花。1997年新增公共绿化植树200万株,新增绿地面积5000平方米。城市公共绿地、庭院绿地、城市绿化等几项主要指标,跨人全省先进城市的行列。

随着城市管理的不断加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1995年获湖北省文明卫生城市进步奖,被评为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

四、建筑业

1984年7月,成立县工程联合公司,后改为建筑工程联合总公司。1989年成立建筑工程管理局,为副科级单位,1991年升级为科级单位。根据《 安陆市实施湖北省建筑市场管理办法 》, 1993年对安陆市建筑市场进行清理整顿,重点抓了建筑工程、建筑材料、建材产品的监督检测,强化了勘察、设计、施工及建材生产单位质量意识,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职工技术水平。 1994年成立了安陆市建筑市场综合管理办公室,继续大力整顿建筑市场,着手抓了资质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建筑勘察设计市场管理,并将水电安装、装饰装磺、预制构件等,纳人管理范围,增强了施工单位质量、安全责任心,建筑行业走上了健康的发展道路。1995年机构改革,建筑工程管理局转体为建筑工程总公司,但建筑行业管理职能仍属建筑工程总公司管理。1997年以规范工程招标制度,推行工程监理制度,加强文明施工管理,优化建筑生产要素为重点,再次整顿建筑市场,使建筑工程合格率、创优良工程率大幅度提高。2002年9月成立建筑行业管理处,隶属市建设局,建筑行业管理职能全部交建管处管理。

五、房地产

1970年,经县政府批准成立成立房地产管理所,1985年,房地产管理所划归县财政局管理。1988年,成立房地产产权登记发证办公室,归口房地产管理所管理。1989年6月,房地产管理所滑轨市城乡建设环保局管理,同年8月,成立房地产交易所。1991年,成立市房地产管理公司,将房管所、交易所、产权办、房地产开发公司纳入房地产管理公司管理。1993年机构改革,将房地产管理公司更名为房地产总公司,2002年8月机构改革,成立房地产管理局,为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市建设局管理,将房地产管理与开发智能分离。

1993年开展了房地产产权产籍清理整顿和房地产交易、租赁、抵押市场的规范管理,保障房地产业主的合法权益和国家税收的及时征收。对4.2 万平方米的直管公房,逐年加大投人,加强维护、改造、管理,提高房屋完好率和利用率。

到2001年,共办理房地产转让手续1780起,成交面积46.85万平方米,成交金额9631万元;办理房地产租赁备案手续2470起,租赁面积19.7万平方米;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1346起,面积42.25万平方米,抵押金额8865万元,评估房地产项目3100宗。房屋登记发证率达95%。

安陆房地产开发始于80年代初,经过近20年发展,有房地产开发企业5家,开发面积61万平方米。到2002年,全市城镇共有各类房屋建筑面积193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330万平方米,生产经营建筑面积1169万平方米,公共事业用房建筑面积440万平方米。

1995年8月,成立市房地产物业管理经营中心,隶属房地产总公司。1997年起,大力推行物业管理制度,以提高居民小区的管理水平和生活环境质量。1998年,成立市物业管理办公室。2001年,市房管所改制,成立福华物业管理公司,开始将社区纳入物业管理。

六、环境保护

1981年,县政府设立安陆县环境保护办公室,挂靠当时的基本建设委员会。1984年,县政府组建了安陆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并批准成立县环境监测站,同年5月,全县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召开。1985年,安陆县乡镇及街道工业企业污染源调查报告和安陆县2000年环境预测报告编制完成。1986年,完成安陆县工业企业污染源调查。1991年,市政府将环保局由市城乡建设保护委员会升格为政府职能局,并印发了《安陆市征收排污水费暂行办法》。1991 年以来,根据《 环境保护法 》,先后制订了《 安陆市征收排污水费暂行办法 》、《 安陆市施工噪音管理办法 》等地方性法规。与湖北铝厂等20多家企业签订了限期治理污染责任状,同时加强对大气环境和水质的监测管理,对城市主要繁华街道噪音的管理,对新上工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完成了钱冲银杏界景区的环境规划。1994年开展了对环保执法人员和驻市厂矿、乡镇企业干部的首次集中培训,配合“中华环保世纪行”,先后组织湖北电视台等8家新闻媒体,对安陆环保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处理环境纠纷30余起,维护了受害人的环境权益。对全市48个监测点全日监测,取得数据20多万个,完成了城市噪音功能区的划分工作并初步通过了省环保局的论证验收。对粮机厂炕炉、安陆棉纺厂布机车间等8家污染较重的企业项目,进行了环保设施改造。1995年,《 安陆市“九五”环境保护及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 》 经省环保局验收通过。对新建项目,全部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1997年,借“中华环保世纪行”之机,开展了环保执法大检查,查处和纠正违法行为,调处环境纠纷。深人企业排污现场,取得监测数据、现评数据,加强污染治理工作的科学指导。

七、村镇建设

安陆市辖13个乡镇2个办事处,431个行政村,323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33万人。

1985年12月县人民政府批准了各区乡所在地集镇总体规划,各中心村、自然村总体规划也被所在地区乡人民政府批准。这是安陆县第一个比较全面的村镇建设规划。1996年5月,根据村镇建设的发展要求,对全市村镇规划进行了全面修编,1996年8月底,完成了全市432个行政村、62个集镇和15个中心集镇规划修编,1996年10月,市人民政府批准了全市所有村镇总体规划。2000年,又对15个中心集镇的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2000年以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小城镇建设、农业现代化、乡镇企业二次‘三大战略’扭在一起抓的战略举措,委托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完成了《安陆小城镇建设发展与对策的调查报告》,确定了以市为中心,构建中心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一定三级”的小区城镇发展布局体系,在15个中心镇大力实施了“六个一”工程,在20个试点中心村大力实施了迁村并点和基础设施建设,掀起起了全市小城镇建设新一轮的高潮,吸引了大批农民进镇务工经商,兴办实业。到2002年,全市小城镇建设区面积达到22平方公里,小城镇人口达10.99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3%

1993年6月,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后,安陆市以贯彻实施《条例》为契机,大力开展了《条例》的宣传,各乡镇召开了村组干部、集镇居民会议100多项,出动宣传车1700余次,悬挂宣传标语1万多幅,提高了农民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意识。同年8月,各村管所严格实施“一书一证”和“一书两证”制度,使城镇建设管理工程逐步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1996年建设部颁布《城镇建筑工匠管理实施办法》,湖北省出台《湖北省村镇建筑施工管理暂行规定》以后,安陆市大力开展了城镇个体工匠培顺和农村预制构件场的整顿,发放个体建筑工程从业资格证书340份,杜绝了无证施工的现象,取缔了不合格预制构件生产厂家130个,发放预制构件生产许可证70份,确保人民生产财产的安全,提高了农村建房的质量。

1996年为了加强镇环境治理,市建委报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集镇环境整治的通知》,在全市实施了集镇环境综合整治评比制度,每年年底对机构职能、规划、集镇供水、基础设施、集镇容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7个大项43个小项进行一次检查评比,对集镇综合环境水平较高的授予“优秀集镇”称号,对综合整治不力,集镇环境较差的乡镇给予通报评比。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制度的实施加强了全市集镇环境整顿的步伐,各乡镇党委、政府把集镇综合整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集镇环境合整顿领导小组,配备了街道清扫队伍,管理人员,与街道各门店、单位签订了门前四包责任状,形成了统一领导,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集镇管理制度。集镇环境得到明显改观,涌现出了王义贞镇、李店镇、巡店镇、雷公镇、洑水镇、赵棚镇、木梓乡等先进集镇。洑水镇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1年被评为孝感市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天仙杯”。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