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7 19:19:58 | 浏览:806
这条江豚长约1.7米。 通讯员宋博 祝赟 王义雄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 (记者高喜明 通讯员宋博)12月24日,连续3天巡查都没发现江豚的身影,汉川市渔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王义雄终于放心了,他对长江日报记者说:“这说明这头江豚已经安全了。”21日晚,一头长约1.7米的江豚在汉江汉川市马口段滩涂上搁浅,附近村民和民警联手救援,帮助江豚回归了汉江。
江豚搁浅警民联手救助
江豚回到深水区。 通讯员宋博 祝赟 王义雄 摄
12月21日晚7时30分许,村民吴世列正在汉江汉川市马口段河堤上散步时,突然听到江水里传来一阵怪异的声音。他以为是有人落水了,忙沿着江堤下去查看,用手机灯光一照,发现竟然是一头江豚。
江豚搁浅的地方离堤岸不到2米,背鳍大部分都露出了水面,担心江豚有生命危险,吴世列摸黑下水,想把江豚推回深水区。
江水很冷,江豚的身体摸上去也是凉凉的,吴世列试了几次,可他一个人根本推不动。他忙掏出电话报警。
民警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经检查发现这头江豚长约1.7米,200多斤重,身上没有伤痕。大家合力,轻轻地将江豚推到了深水区。可不一会,江豚又朝浅水区折回两次,民警怕它再次搁浅,不停地朝它洒水。最后,江豚才一甩尾,朝下游游去了。
汉川30年首次发现江豚
江豚。 记者高宝燕 摄
“我在渔政工作了30年,还是第一次在汉江汉川段发现江豚。”汉川市渔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王义雄说。
担心这头江豚出现意外,汉川市渔政执法大队组织渔政执法人员和沿江的护渔员开展沿江巡查。从22日到24日,巡查人员均未再发现江豚的身影,王义雄分析,这说明这头江豚没有再发生意外,目前是安全的。
中科院水生所水生生物博物馆馆长、研究员、江豚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张先锋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汉江是江豚的传统栖息地,历史上丹江口段都有江豚栖息的记载,在汉江发现江豚并不稀奇。
湖北师范大学生科院教授李今认为,江豚搁浅可能是因为水下噪音对其声呐的回声定位系统造成了干扰,产生“失聪”,误导了它的行为。如果江豚长期遭受噪音的干扰,会产生器质性损伤,将导致江豚频繁搁浅。一时“失聪”的江豚回到深水区将恢复正常,出现器质性损伤的江豚则需要进行必要的医治。
湖北江段频现江豚身影
江豚。 记者高宝燕 摄
长江江豚是长江特有的鲸豚类动物,目前仅剩1000多头,被誉为“水中大熊猫”。近年来,湖北江段频现江豚的身影。
2020年12月26日,长江散花段,黄石市冬泳协会救生员在江中近距离拍到一条江豚戏水。
2020年10月26日,白沙洲水域,长江日报记者拍摄到5头江豚畅游的珍贵画面。当年,武汉江段7次拍到江豚的身影。
2020年7月28日,长江黄石段,黄石日报记者拍到两头江豚或逐浪嬉戏、或逆流而上的场景。
2019年3月12日,在江边植树的浠水县1000余名干部群众,目睹到10余头江豚在浠水巴河镇江边嬉水。
2018年9月19日早晨7时许,在黄冈市鄂黄长江大桥上游一公里处,有市民拍到一群江豚追逐在一条货轮后面捕食小鱼的画面。
2018年2月28日下午,鄂州市民周书亚在鄂州华容区段店镇江段,拍到20多头江豚在水中嬉戏。
张先锋表示,江上发现江豚的次数增多,并不等于就是江豚的种群数量增加了。过去观察、拍照和传播条件有限,拍到江豚的机会少。随着大家对江豚的关注,手机拍摄和传播也更方便,看的人多了,拍的人多了,拍到江豚的次数自然也多了。只有在考察的努力一样的情况下,证明江豚的数量多了,江豚的种群数量才是真正增加了。
“很高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江豚。”张先锋说,随着长江大保护的实施,长江截污、十年禁捕等措施,给长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带来重大利好,希望在将来能看到江豚、中华鲟的更多好消息。
【编辑:丁翾】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一夜醒来十几次,睡梦中“拳脚相加”把自己打醒,开着会却突然倒头就睡……如今,不少人被睡不着、睡不醒等问题所困扰,而它们却有可能提示着某些严重的疾病。由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发布的《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数据显示,当下,中国有超过3亿人存
福辻锐记是日本ASUKA针灸医院院长,曾被日本电视台选为50位日本名医之一。他出版的的《只要睡觉,骨盆减肥法》、《深短睡眠》等与睡眠、健康相关的书籍有超过200万本的销量。 福辻锐记认为,人们出现睡不着、睡不够、白天困倦等现象很普遍,但每
2022年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爱眼日活动的通知》,将今年的活动主题定为“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现阶段,我国眼健康工作重点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卫健委在《“十四五”全国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8月11日电 (记者乔业琼)暑期是儿童青少年进行视力矫正及眼部保健的最佳时期,不少学生想趁假期做矫正手术,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屈光手术中心主任翟长斌近日在做客《消费洞察》栏目时表示,虽然这项手术安全、有
“很多假性近视或轻度近视人群,因为不规范的验配眼镜,导致近视并未得到真正的矫正,度数越来越深。应对近视问题,科学对待才是关键。从我的角度来看,儿童青少年近视群体需要打破一个传统观念,即近视不等于戴框架镜。寻求合适的矫正方案,才真正有益于眼睛
一副眼镜可能会成为很多朋友的困恼,有志当兵报国的青年人、希望改变形象求职的大学生,最终都有可能因为“眼镜”而无法达到心仪的目标。实际上,近视对健康的危害远不止于此,甚至已经成为威胁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头号敌人。教育部2014年公布的全国学生
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记者王秉阳、温竞华)国家卫健委日前公布的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发病形势严峻。有的家长寄希望于近视后的治疗,而且有不少商家宣称可治愈近视。专家指出,目前
#三农高质量创作大赛第四季#大家知道,黄花梨木是我国名贵木材之一,与紫檀木、鸡翅木和铁力木合称四大名木。目前,黄花梨木在市场上不是论立方米来算价的,而是用克或斤来论价的,每斤合格的黄花梨木是10000~12000元/斤,即20~24元/克。
来源:人民网关注儿童青少年眼健康一直是很多家长和医生共同探讨的话题。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18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身体还在发育,加上学业负担重、近距离用眼需求多以及不注意用眼卫生,进而引起视力下降,形成近视。 近日,
相关数据显示江苏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为6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三孩子如何正确用眼护眼?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严峻。其中,高中生近视率最高,为81%;小学生近视率为36%;6岁儿童近视率也有14.5%。专家表示,小孩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