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应城:一把糯穗的产业逆袭

时间:2022-09-28 01:27:39 | 浏览:351

仲夏时节,驱车行驶在湖北省应城市的乡村田野,迎风招展的秧苗腾起层层细浪,万亩糯稻田园承载着年丰时稔、穰穰满家的殷殷希冀;漫步集镇街巷,各种糯米传统小吃香甜诱人,食者云集。一把糯穗一座城。打开应城糯稻产业的发展轨迹,一组数据令人侧目:2015

仲夏时节,驱车行驶在湖北省应城市的乡村田野,迎风招展的秧苗腾起层层细浪,万亩糯稻田园承载着年丰时稔、穰穰满家的殷殷希冀;漫步集镇街巷,各种糯米传统小吃香甜诱人,食者云集。

一把糯穗一座城。打开应城糯稻产业的发展轨迹,一组数据令人侧目:2015年创建1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糯稻)标准化生产基地,2016年应城糯稻“荣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9年引进“业界大咖”浙江中磐粮油落户,2020年糯稻面积达37万亩,年加工销售糯米、元宵粉等产品总额达到12亿元……

暑热中蒸腾弥漫着糯香,记者走进鄂中腹地应城,下田埂、进工厂,入村组、访农户,求解这个传统粮食产区糯稻产业升级的密码。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我们立足长远与现实,瞄准糯稻产业,着力打造‘全国籼型糯稻第一市’。”应城市委书记程涛与记者一见面便直入主题,“应城市农业基础资源得天独厚,地处北纬30度,在地球的‘脐带’上,是籼糯种植最适宜区域之一。”紧接着,他从全市主导产业的定位逻辑作了介绍。

应城素有“三宝”——石膏、岩盐和汤池温泉,地下矿产较多,一直是石膏、岩盐的富集出产地,“膏都盐海”曾是应城的“金名片”,应城化工产业集群曾被确定为湖北省首批重点支持产业集群之一。

石膏、盐化工对应城工业化进程的贡献毋庸置疑,但给当地人带来的记忆并不都美好。粗放的生产过程,曾让应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不断遭受挑战。

毫无疑问,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当下,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随着石膏资源的资源化利用,原来的石膏矿区已建设成为矿山旅游景区,盐化工也不断完成升级改造。曾经的“金名片”褪色后,应城势必要探寻一条新的发展路子。

踏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应城市在新时代的不断变革中探寻发展路径。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关于“做强龙头打造品牌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县域经济突破性发展”的总体要求,为应城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在城乡一体、工农协调中,大开大合的应城人把眼光放到了“糯稻”产业上。它既如一根线贯穿农业农村农民等主体,也像一张网覆盖全城,既有群众基础和产业潜力,又能整合提升多元市场要素,将之转化为强市富农的发展动力。

从产业角度打量,应城地处北纬30度,江汉平原和鄂中丘陵的过渡地带,阳光充足、雨热丰富,土地肥沃、土壤酸碱度适中,是国内籼型糯稻最适宜种植的区域之一。应城糯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在国家糯米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历史传承观察,应城市所在的孝感地区,素有种植食用糯稻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习惯,过年吃年糕、月半尝元宵、端午品粽子、休闲吃麻糖、平日饮米酒,糯稻产业与应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可以说,一部应城水稻史,就是浓缩版的中国水稻史。

更为关键的是,糯稻不仅本身产业链较长,还可以嫁接到酿酒、副食品、化妆品等产业上,与之长成一体,为其锦上添花。

“糯稻不仅是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调整粮食结构、提高种粮效益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城市市长徐长斌表示,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消费结构不断改善,从“吃得饱”向“吃得好”不断迈进,应城糯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既顺应消费潮流,也是主动入位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应有之举。

“经过统筹考虑,结合市情实际,应城下决心以糯稻产业为抓手,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来破题乡村产业振兴,由此去尝试旋开乡村全面振兴的阀门开关。”应城市委副书记田洪年说。

如今,糯稻已经成为了应城的第4宝。从工矿型“银色经济”到粮作型“绿色经济”,应城产业结构的成色更足、品质更高、前景更好,“华中糯稻第一市”的称号由此叫响全国。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应城糯稻面积和产量一直位于全国前列。但过去由于品种分散、品质不高,价格比不过邻近的云梦、孝南等周边县市。

对内是整合产业资源的平台,对外是代表地方文化的符号,重任在肩的应城糯稻产业,还面临着国内外的竞争和需求侧的升级。既要稻花飘香,还要“艳压群芳”,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打好糯稻翻身仗,应城市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以前都是打乱仗,最多时50多个品种,乱七八糟,卖不出去。”回忆起20世纪90年代去广东推介应城糯米的情景,应城市糯稻协会会长朱剑满是感慨。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抓产业必须从品种入手,否则就如无根之木难以长久。

位于黄滩镇上河村的祥丰家庭农场,是应城市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稻田里一株株中稻茎秆挺拔,上千亩稻田成网格状分布,数十个水稻品种标注清晰、分列展示。

“应城从引进的数十个品种中不断筛选淘汰,从适应性、品质、抗性、产量等多方面考量,选育出更适宜的糯稻品种。”应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志伟对记者表示,农业农村局定期组织种粮大户等到农场观摩、培训,种植户根据水稻长势看禾选种。

稻田里建成了“种子超市”,稻田也吃上了“自助餐”。随着应城糯稻品种持续更新换代,高产和优质得到同步提升,逐步形成“红糯一号”“珍糯”“糯两优香6号”等主打品种。

稻田旁边,伫立着新修建的塔式烘干机。目前祥丰农场已托管稻田8000多亩,随着飞防、机收、烘干等社会服务化内容不断丰富,曾经单一的家庭农场早已变身全能“农管家”。

“种植户预知种植风险,收益稳定年底稳稳赚钱,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种稻。”王志伟说,自今年起至2025年应城市财政将每年列支“以奖代补”资金2000万元用于国家级、省级、孝感市级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认定,以及糯稻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二品一标”认证、农产品展示展销等,以此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应城糯稻主产区之一田店镇,种植大户黄水望和老伴种了80亩糯稻,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每年至少有十几万元赚头,比过去的日子好多了。”黄水望对糯稻种植收益相当满意。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规律和发展大势使然,决定着一地产业的未来走向。高质量主要“高”在哪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运行。

“市场是无形的手,政府引导扶持却是有形的手。除出台专门的糯稻扶持政策外,我们还通过立项争资,为糯稻核心产区争取高标准农田整理、郑家渠道除险加固、农资种子量身定制等项目,融资2亿余元,为糯稻产业发展赋能助力。”应城市副市长徐安平介绍。

2020年,应城市建成无公害优质糯稻基地21.4万亩,杨河、田店、杨岭三个乡镇1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糯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不断壮大,由点及面不断推动应城糯稻产业向高而行。

种得有劲,销得火爆。品质优良的应城糯稻得到了市场的青睐,业已成为诸多知名企业的重要原料供应基地。

数据统计显示,每年销往三全食品、思念汤圆、吉安庐东食品等大型副食品加工企业的糯米,应城糯稻就占到孝感市糯稻初级产品总量的60%。

“应城籼型糯稻含有10多种微量元素,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8%,出酒率逾51%,是食品加工和酿酒的优质原料。”田店镇党委书记李艾平表示,糯稻既可作为酿酒和食品加工的优质原料,又可作为主食直接食用,田店镇农民种植糯稻亩均增收200元以上。

应城稻香想要飘得远,必须进一步扩大“朋友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年,应城着力向外递上“糯稻名片”,释放出聚力打造优质糯稻之乡的强烈信号。

绍兴黄酒、四川五粮液、河南思念食品……一个个蜚声国内外的品牌在今年3月齐聚应城,共襄一场糯稻行业的盛事——中国·应城糯稻产业产供销深加工招商推介对接会。

应城糯稻“粉丝”纷至沓来。绍兴黄酒集团、孝感米酒集团在应城市落实订单生产5万亩,收购价格每百斤高出市场价6-8元,仅此一项为农民增收400万元。

连一向用料严格的贵州酒业也循味而至。贵州仁怀市茅台镇金园台酒业总经理丁琦表示,计划在应城采购糯稻等农产品作为酿酒原料。

可以说,这次酝酿已久的推介会甫一推出就结出好果,更推动了城市消费与乡村供给、城市资本与乡村产业的全方位嫁接融合。

回首升级之路,不难发现,正是秉持“路难行行则至,事难办办则成”的钉子精神,应城糯稻产业方能星火燎原、势不可挡。

从国内实际情况看,种粮比较效益偏低是无法回避的事实,粮强民不富也曾是很多产粮大县遇到的难题。矛盾要怎么解?

“让种粮农民有钱赚、让地方政府财政能增加,才是治本之策。”程涛表示,农产品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构建全产业链条,没有一批深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无从抓起,农业转型升级将会成为空谈。

“大农业、大粮食、大产业、全链条”,应城市委、市政府一直在强调糯稻发展理念的转变,要把糯稻当成产业来抓,进一步集合多元主体、聚合多方资源、打造龙头企业,才能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应城乡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

诸多问题指向了同一个答案,即必须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事实上,围绕产业振兴、农民增收和唱响糯稻品牌,应城早已进入实操阶段。

2019年,应城市糯稻现代农业产业园应势而生,力争成为湖北省现代农业的示范窗口、产业融合的展示基地、农业高科技聚集区和创新企业的发展平台。从产业区的四大定位,足以感受到应城人的信心满满。

种好梧桐树,自有金凤凰。2019年,湖北中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招商引资落户应城市。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服务体系,“互联网+电商云平台”……“强势外援”为应城粮油产供销一体化打造出了优质样板。

走进中磐粮油,一座座现代化加工车间由空中管道相连接,稻米在园区内“足不沾地”即能“脱胎换骨”。一粒粒精挑细选的稻米,经过20多道工序变身为数十种精深加工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好米酒、好汤圆一定是‘种’出来的。”湖北中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军杰介绍,公司以订单农业的模式,导入精品粮油种植标准,提供种植技术保障,引导农民生产方式的升级改造。目前已推广优质粮订单种植5万余亩,带动农户1.5万户,增加农民收入1500万余元,联农带农示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发轫于粮油进口业务,中磐粮油从前端向后端持续延伸的同时,持续推出温泉稻香米、黏米粉等适合电商渠道的小包装产品,与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密切合作,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条龙服务。

在3月举办的对接会上,应城市和京东物流达成战略协议,深化应城糯稻产业在品牌打造、智能供应链等领域的合作,重点打造应城市智能电商物流供应链体系、打造以糯稻为主的电商物流产业带。

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外来伙伴”持续发力,应城本土市场主体也相时而动,从传统发展向多维拓展转变。

湖北晶润泰粮油股份有限公司一直都在探索粮油全产业链发展,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在应城发展糯稻订单种植2.4万亩,通过培养农业经纪人,提供技术支持,从品种选育、种植管理到收割收购,形成了一条龙产业运行模式。

有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品牌亮了,基础产业活了,产业链更完善了,农民收入增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应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鲁晓丽表示,新科技、新模式、新业态渗透到传统乡村,这给应城市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带来倍增效应。

糯稻飘香出实绩:2016年,“应城糯稻”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0年,“应城糯稻”申获应城糯米国家地理专用标志。

数据是历史最诚实的记录者。

2017年至今,应城市粮食产业经济总值由15.6亿元增加到18.1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4%。优质原粮基地从54万亩提高到62万亩,增加了14.8%,较好地实现了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相统一。

莫道农家无宝玉,沃野千里皆是金。如今的应城大地,一个个种粮大户争先恐后,一家家优秀粮食企业竞相涌现,一张张农民的笑脸写满幸福。承载美丽传说和富民梦想的应城糯稻,正为这座城市带来新的活力,也必将在新的明天,书写乡村振兴新的荣光、新的辉煌。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炜 王小川

相关资讯

从边陲小镇到现代车城湖北十堰实现再崛起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武一力 摄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武一力 摄(新中国70年)从边陲小镇到现代车城 湖北十堰实现再崛起中新网武汉9月17日电 (武一力)1969年,伴随着第二汽车制造厂(后改名为“东风汽车公司”)的建设,湖北十堰因车建市。经过

湖北十堰张湾区:招才引智助力发展精彩

来源:人民网“院士专家企业行”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委人才办主任鲍勤勇便深入各工业园区走访,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宣传招才引智政策。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只有让人才出彩,才能助力发展精彩。近年来,该区坚

湖北省一个县,人口超40万,建县历史超900年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与湖南省相对应,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连安徽,南邻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为邻,北接河南。该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长达8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楚文化。2020年,湖北

鹤壁市鹤山区:乡村旅游带动产业发展 走出致富新路子

身处浅山区,鹤壁市鹤山区有着工业老区的固有属性,在煤矿资源殆尽的今天,在工业产业谋求转型发展的同时,大量劳动力外出,留在家中的大多是妇孺老幼,如何让这部分人增收,是鹤山区在不断思考的问题。“想拥有自己的香椿树吗,快来西顶村来做客,承包自己的

焦作马村区:努力将企业“大树”培育成产业“森林”

抓项目,赢未来。抓服务,促发展。今年年初以来,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武王街道紧扣区委“12356”工作思路,践行“13710”工作机制,落实“1+4”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发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着力将企业“大

新乡市凤泉区委书记带队对凤泉区文旅产业进行调研

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崔学庆)近日,新乡市凤泉区委书记杨洁带队,先后到凤泉区汉风博物馆、凤凰山景区,对文化旅游资源及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度调研。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明彬、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艳伟参加调研。杨洁强调,要将文化旅游与乡村振

王现坤在任泽区调研时强调:多措并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9月15日,市委副书记王现坤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问题厕所排查整改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等工作深入任泽区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多措并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承德双滦区精准打造发展平台吸引京津产业转移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白子军、孙亚杰 记者李建成)近日,承德市双滦区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涉及跨境电商、装备制造等领域。今年,该区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7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今年以来,双滦区强化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立足产业基础和

平泉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

河北日报讯(记者尉迟国利)平泉市坚持“人才兴市”发展战略,聚焦市域发展人才需求,加强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机制建设。聚焦产业布局,着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持续实施“一产业一基地、一平台一团队”引才育才模式,不断推动产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任贤齐歌迷网街舞培训网蚊香品牌网驾校宝典学习网十二生肖起名网燃气灶品牌网生肖狗运势网清源山旅游攻略羊驼宠物网戴森吹风机评测网乳胶漆品牌网个人养老金资讯网生肖猴运势网白羊座星座网哈密瓜行情网
孝感新闻头条网-孝感,是湖北省地级市,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孝感是湖北省区域性中心城市、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也是华中地区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综合竞争力在湖北省排名前列,孝感市拥有多个级别风景区,其中双峰山、汤池温泉、天紫湖、观音湖四个旅游度假区被评为国家4A景区。
孝感新闻头条网 matd.cn ©2022-2028版权所有